中華人民共和國(中國)大學教師的薪資待遇與法規簡介
初稿2014.04
最新修正2021.01
台灣雲林縣國立虎尾科技大學
通識教育中心
李玉璽老師蒐集整理
北海道大學法學博士
中國的大學教職職稱分三級、台灣的大學教職職稱分四級
(台灣籍教師到中國任教,視同外籍教師「外專」,採約聘制,任期大概3~6年,月薪計算方式與本國不同,除非歸化中國國籍,否則也很難拿到永久教職)
2008年起中國的教育當局討論【評級定崗定編】工作,想將中國大學教師的級別區分成13級
正教授(一級~四級 教授,一級最高、四級最低,稱「教授評級」制)
副教授(五級~七級,副教授起聘從七級開始,到頂是五級)
講師(中國以前沒有助理教授這一等級,近年增多)
海歸或是有特殊原因的台胞一類,基於特殊目的,或是基於薪資過低難以招聘海外人才等原因,由於法制十分寬鬆有極大彈性,有可能不從講師而從七級副教授、甚至三級教授破格起聘
依據中國的教育部、人事部2008年聯合發布的「高校教師評級定崗辦法」,開始實施「教授評級」制度,此一制度目的,乃在實施【崗位分級制】,大學可以視需要設置【教學為主型崗位】、【教學科研型崗位】、【科研型崗位】,讓不管是用教學或者科研,都可以體現其貢獻。
依該辦法,中國的大學教師職級共分13級。由各校黨委書記進行評級,評級的過程,教師完全無法參與。造成為了能夠升等給黨委書記等評委送禮的情況,在某些地方的評審送禮行情是:副教授職稱大約送禮行情在3萬~4萬元人民幣(約20萬新台幣,是中國副教授10個月左右的薪水),正教授職稱則送禮行情高達近10萬元人民幣(約48萬台幣,超過中國正教授一整年的薪水),只有個別相當出色和有一些影響力的教師,才不需要送禮。
原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,教授只分正教授、副教授兩級,基本上都是終身制,存在有升等過於迅速,正教授比例過多,與國際學術界相差過遠的窘境。2008年中國的教育部、人事部聯合發布的新的「高校教師評級定崗辦法」規定,高校教師的崗位分為13個等級,不同級別的教師享受不同待遇。教授崗位分一至七級。其中正教授崗位包括一至四級,副教授崗位包括五至七級;中級崗位分3個等級,即八至十級;初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,即十一至十三級。一級教授基本上只有院士才能達到相關 的評定標準,而文科基本上沒有一級教授。
分級後,不同級別教授在工資待遇、工作職責、名譽、退休年齡上都將有區別,但主要是崗位職責不同。教師的工資將分為基礎工資和績效工資。每一級都有固定的基礎工資。比如說同為二級教授,哪怕你不到40歲,也可以拿到和60歲教授一樣的基礎工資。但2000年以後評上的教授,除非是院士或者長江學者,剛開始都只能申請四級教授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本國籍大學教師2012年時,退休制度採月退制,每個月正教授約為4300人民幣(約台幣2萬多元)左右,副教授約為4000元人民幣(新台幣2萬左右),2019年更惡化到一萬出頭。2020年左右,浙江大學正教授月薪約11000人民幣(約台幣4萬7),副教授月薪大概7000人民幣出頭(台幣3萬多)。中國的大學教師,光靠月薪根本很難在物價高的一線城市生活,需要增加額外負擔去創收,除了縱向課題(國家給錢的計畫)外,還有橫向課題(企業給錢的計畫)、資政課題(政府機關委辦計畫)、演講以及其他灰色收入。
至於外籍教師(台灣人算外籍教師)部份,在1991年8月10日發佈的「高等學校聘請外國文教專家和外籍教師的規定」等外籍教師相關法規中並未規定,多以當初與大學簽訂的契約為主,契約有明定就有退休金,沒規定就沒有退休金,也沒有額度下限問題,因此基本上台灣人到中國任教很有可能領不到退休金。
中國目前大學教師不分男女,要年滿65歲才能退休。2019年中國教育部對部屬高校,補助退休金每人每年人民幣13400元(台幣約5萬6)撥給學校,剩下要各大學自己想辦法,大學最多每年每人再給個2萬多人民幣(台幣8萬4),換算起來中國的正教授每月退休金只有台幣一萬出頭,退休工資比同級別公務員少了快一半,也遠低於台灣2019年最低月薪新台幣23800元,因此在中國,不當公務員而選擇去當大學教授,被認為是去坐冷板凳。
中國各大學高級、中級、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之間的結構比例方面,設有全國總體控制目標
1、二級、三級、四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1∶3∶6
2、五級、六級、七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2∶4∶4
3、八級、九級、十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3∶4∶3
4、十一級、十二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5∶5